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
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流行词。它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巨大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它们都有新的含义。这些丰富的流行语也与改革开放的推动密不可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任何理论都必须不断地经实践检验。这是对“两个凡是”的根本理论上的否定。
这是《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及修改后的证明(资料图)。新华社
这篇文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随着这一理念的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成为了“流行语”。
从我开始
你知道“从我开始”这句熟悉的话出自哪里吗?
1979年,清华大学的学生带头喊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后来,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于是,这句话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传遍了全国,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从我做起”这句励志名言因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而经常被人们提及。
乘坐出租车
如今,很多人仍称出租车为“的士”,源自粤语。
出租车在香港和广东地区出现较早,粤语中的“打车”一词也随之出现。 1979年,香港商人刘耀柱率先引进一批汽车,在广州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出租车公司。公司成立前,刘耀柱就提出出租车要“一招手就停”。这是参考香港的做法,也与世界接轨。出租车也被称为“出租车”,“出租车”逐渐普及。
奶油色的小男孩
我们来看看那个时代的娱乐圈。 1979年,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小花》创造了高票房,随之出现了一个新词:黄油男孩。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小鲜肉”。
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影片拍摄期间,主演之一唐国强过生日,他表示最想吃奶油蛋糕。由于当时奶油蛋糕并不常见,陈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一块小蛋糕。随后,在观看样片时,陈冲看着唐国强的特写,说道:“你看这皮肤,比我的还嫩,他吃的是黄油,所以就叫他黄油小子吧!”随着影片的走红,“黄油男孩”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唐国强这样的帅哥的代称。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关心脱贫致富,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 “都80年代了,你怎么还这么守旧?”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
小喇叭开始广播
“喇叭已经开始播音了”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小号是大多数孩子选择的广播节目。对于80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喇叭已经成为他们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音箱计划于1956年9月4日启动,至今陪伴了近三代人的成长。
万元户
“万元户”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顾名思义,就是指存款或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家庭。在那个年代,一万块钱的家庭已经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了。当时,米价约为0.14元,肉价为0.95元,压岁钱为0.1-0.2元,工人工资普遍在每月28元左右。
万元户的出现,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此后,党对城乡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个体经济的地位逐渐得到法律承认。
“万元户”一词深入人心,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万元不算富,十万才起步,百万才是真正的富”。据悉,1982年,深圳经济特区农村收入万元以上的有1870户靠劳动致富。
你“出海”了吗?
“出海”比喻人们跳入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大海”,自由谋生。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活动自由度日益增加,大批人加入私营工商界。后来,“做生意”这个词也出现了。在这大批“走出去”“创业”的人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和商业人才,他们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当时,“出海”颇为流行。 “你去海边了吗?”这几乎成了人们见面时都会问的问题。见面时说“恭喜发财”已成为口头禅。
可怜的人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人们购买力的恢复,“拖累者”出现了。他们利用计划内商品与计划外商品之间的价差,通过在市场上买卖相关商品来获取利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叛徒”一词广泛流行。
市民向“叛徒”索要价格
如果你需要什么,请打电话给我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寻呼机开始流行。寻呼机又称BP机、传呼机等。1983年,我国第一家寻呼站在上海开通,BP机进入中国。 BP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就像我们今天的手机一样,当时的人们甚至没有它就无法生活。
“给你打了好多次电话,你还不关机”、“有事就折磨我”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20世纪90年代,功能更强大的手机的出现取代了BP机,但“有事可以打电话给我”仍然经常被使用。
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并不是一个新词。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从1981年开始取得五连冠,不仅让中国人了解了一些排球术语,还引进了袁伟民、郎平、海曼、刘易斯等著名排球运动员。而高贵质朴的“女排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女排再次夺冠,女排精神依然不朽。
1984年,以郎平为主攻的中国女排夺得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行语借助政治经济和文化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此外,一些港台流行语也进入了内地。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早在1962年,邓小平在讨论包产到户问题时就提出了“黑猫、白猫”:“在一切形式中,农业最好是单干。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过渡时期,用什么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什么方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猫白猫”理论成为我国社会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发展的理论标志。 1985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 《黑猫白猫》的影响力扩大到世界舞台。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再次成为流行的说法,这一理论也贯穿了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
股票交易
从懵懂到大起大落,股票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令人兴奋的“新事物”。改革开放为证券市场积累了经验,创造了环境。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股票交易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和经济行为。在此期间,数百万人争相购买彩票桌,包括1999年激动人心的“5月19日”和时间跨度较长的熊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股票交易的行列。聊天的时候,人们时不时就会聊到炒股的话题。
购买股票时排起长队,场面极其混乱。 (图:《黑镜时代中国》)
炒房
除了股票交易外,炒房、炒房也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流行。 “炒房”一词最初也称“炒楼”,起源于香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南成为全国房地产投机的先行者。海南各级投机者活跃,买房快速进出。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出现炒房现象。
互联网
当今如此普遍的互联网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也相当流行。 1987年9月14日,中国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使用互联网。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全功能连接互联网。第一家互联网公司诞生于1996年...
1996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吧“味盖特”在上海开业。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与21世纪交汇之际,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没有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或许就不会有今天几大互联网巨头的诞生。这一时期,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事物层出不穷。
21世纪初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也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追求新奇和个性,流行语也开始变得更容易。
北京奥运会
从1979年重返奥运会,到2001年成功申办奥运会,再到2008年实现北京奥运会梦想,每一次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北京奥运会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之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崛起和体育水平的提高,百年奥运梦终于实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代表团的出色表现,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难忘的。
草稿
“想唱就唱,大声唱,就算没有人鼓掌~”
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了女子流行歌手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一些颠覆性的规则让节目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2005年凭借第二部《超级女声》,人气飙升。之后,“草案”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今天它仍在各种程序中使用。
201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后,全民娱乐、全民参与,越来越多的流行语都来自于网民的智慧和思想。每年都有无数的流行语,而且变化频繁。
“出轨”、“伤不起”、“他都快崩溃了”、“宝宝很痛苦,但宝宝不说”等等,都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心理。与此同时,这些流行语也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哀悼文化。但尽管哀悼,人们仍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厉害”、“点赞”、“呼唤”、“洪荒之力”、“稳住,我们就能赢”……许多充满正能量的词语也成为流行语,被人们广泛使用。
与此同时,“中国梦”、“打虎苍蝇”、“新常态”、“不忘初心”等相关国家政策,以及难忘的时事、世情、人心已成为人们熟悉的流行语,经常被人们谈论。从喜欢开始。
与上世纪的流行语相比,今天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语言。网络时代,人们依靠这些流行语不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缓解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
改革开放40年来的那些流行语你还记得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xddlgc.com/html/tiyuwenda/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