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用手控球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95%左右的学生记住按球正上方,手指自然分开、弯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80%的学生能够用三种以上不同姿势运球到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游戏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球类运动组织纪律。部分课程内容、要点与要求、实施过程与提示、评价与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全队必须集合、排队。要求:快速、安静、团结 2.游戏:老狼,现在几点了? 1、师生问候:老师提出学习内容和上课要求。 ▲★★★★★★★★★★★★★★★★★★★★★★★★★★★★★★★★★10分钟 方法:沿篮球场半边线成纵队慢跑,跑步边走边问“老狼,现在几点了?”当老师说12点的时候,每个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家”(站在篮球后面)。 5秒内没有找到家的学生会被灰太狼带走并受到小小的惩罚。小额处罚。游戏目的:在游戏中站在有利的位置,领取装备。熟悉本课的组织。 2. 老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3、沿着篮球边线慢跑的同时打游戏。 ★★★★★★★★★★←★★↓▲★★↑★★→★★★★★★★★★★★ 3.热身游戏:球练习 目的:活动身体,熟悉1. 老师引导:“同学们跟着老师打篮球热身。 2. 同学们集体模仿老师做球练习。
意志。基础部分 25 分钟 2. 原地运球: 1. 尝试几种原地运球方式: 2. 学习原地运球 目的: 1. 观察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2. 练习用手控球的能力。 3. 创新两人合作运球方式: 1. 单手弹球 2. 双手互动弹球 3. 转圈弹球 1. 教师让学生尝试各种原地运球方式。 2.学生尝试练习 3.教师指导并评价:“想一想触球时手的哪个部位比较软。” 4、学生举手大胆发言。 5、学生将球放在地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最舒服的运球姿势。 6. 老师讲解并演示原地运球技术要领。教公式:双腿弯曲站立,用手腕包住小臂,手掌空着按,篮球就会旋转。 7.要求学生边背公式边练习。 8、老师指导评价:运球方式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吗? 1、教师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尝试合作创新运球,并举例说明。 2、学生两人一组,创新运球方法。 3、教师指导评价:看哪一组的花样较多。 4. 教师指导评价:看哪组坚持时间最长。 4. 投篮后交叉双脚。 5、站起来、蹲下来投球。 6.高比例射门并接住球。目的:1、进一步提高手控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长的。 5、教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统一节奏,通过变换节奏进行练习。 4、“抓小猪”游戏的比赛方法:边跑边带球向前运球,绕标线返回,击掌下一个学生,依次进行,直至本组学生全部完成。
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用手控球的能力。二、提高全班表现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演示动作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参加“抓小猪”比赛。 ←★★★★★★★★○→★★★★★★★★○★★★★★★★★○★★★★★★★★○运动量。 3、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比赛时紧张、刺激的心理感受。 3.教师总结评价。结束部分5分钟 5、放松活动:“抛球、大笑、接住物体、停止”方法:用力向上抛球,同时大笑。当球被接住时,笑声立即停止。游戏目的:放松身心 6.总结、陈述、下课。 1. 老师讲解并演示游戏方法。 2. 老师同意引导学生集体做游戏。 3、评价与展示:篮球运球时,手的哪个部位触球?原地运球你学会了几种? 4、老师点评、鼓励,并宣布下课。器材:每人一个小篮球,4个标记桶 练习密度和强度 练习密度:35% - 40% 运动强度:中四年级体育课学术分析现在的小学生,在心理方面特点大多是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时,他表现出好奇心、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他具有突出的独特性,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他喜欢成群结队。我喜欢中标新的和创新的东西,展示我的辩论能力,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和僵化。
随着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特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是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且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平衡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很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独立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就能从中学到东西。 “我要学”变成“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小学生的心理因素仍处于不稳定阶段,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教学方法、转变实践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思考、发展的机会。表演机会及欣赏目的轻松、鼓舞人心的语言可以满足学生身心的需要,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让他们爱上体育课。在课堂上体验学习的乐趣。
效果分析:本课内容紧凑完整,目标导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所有环节都可以相连,紧密相连。教学流程清晰,遵循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规则。采用由易到难、分解到整合、个体到合作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在欢快、竞争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原地运球和运球接力赛的教学,使学生的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基本达到了本课程的实践密度。教材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篮球教学出现从二级到三级,技术动作由易到难的递进,是小学球类教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重点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提高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跑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敏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练习,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考核练习考核方式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考核 考核内容 1、是否能正确模仿老师演示的动作技巧。 2、你能独自掌握原地带球的动作技巧吗?同伴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程度、刻苦程度以及原地带球的掌握情况 1、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情绪变化,是否认真领会原地带球的要领。
2.学生在游戏中的合作精神。评价方法 1、观察老师的动作示范,练习、反思、比较、纠正动作技巧。 2、单独进行运球练习,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纠正。在活动、游戏中观察同伴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相互评价,认真反思自己。 1、当学生模仿动作时,及时进行口头和肢体上的表扬,指出不足,让优秀学生示范。 2、小组练习和游戏,启发和鼓励学生。奖励获胜小组并鼓励其他小组。 3.师生共同讨论学习问题。课后反思这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仅要充满热情,更要吃透教材,合理安排上课的强度和密度。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用鼓励、表扬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把课堂建设成为师生的天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老师们的指导和评价让我深受感动。再次感谢老师们的真诚指导和支持。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程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探索和纠正技能动作,激发学生自学、练习、互相帮助,逐步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序组织教学。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措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xddlgc.com/html/tiyuwenda/9214.html